神舟十四號乘組2022年11月17日進行第三次出艙活動。航天員陳冬已出艙,航天員蔡旭哲即將出艙,航天員劉洋在核心艙內配合支持。
艙外活動期間,兩名出艙航天員將先后配合完成艙間連接裝置安裝、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抬升等作業(yè)。
國際空間站
除了我國正在建設中、計劃于2022年正式啟用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組合體平臺。
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表面約400千米,由六個主要航空航天研究機構提出最初構想,16個國家共同出資建造的國際太空合作計劃平臺。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始建造,共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分別為交會對接階段、初級裝配階段和在軌最終裝配應用階段。
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退役
國際空間站的體積非常大,可供多名宇航員同時在軌長時間駐留執(zhí)行任務,自從2006年開始,國際空間站開始進入為期10至15年的**載人運行期。
但由于年久失修,國際空間站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數(shù)次漏氣**,但因為一直未建造新的空間,所以也將退役時間一延再延,最后確定在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退役,解體墜入太平洋。**也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開始著力建造本國空間站。
空間站內的氧氣從何而來
人類生存離不開必需的水,食物及空氣,那么在太空環(huán)境中,接近于真空環(huán)境,如果沒有空氣,身體內的血液會在真空環(huán)境不斷沸騰,導致水分快速蒸發(fā),同時宇航員也會因為缺氧而**。
水和食物在空間站內比較好解決,定期通過各國的貨運飛船及時送至空間站就完全滿足日常所需了,所以氧氣供給是唯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載人航天工程發(fā)展到今天,一共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第1階段,艙內低壓純氧階段。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1號在地球進行低壓純氧試驗時,輸壓管線和艙門發(fā)生摩擦,摩擦產(chǎn)生的電火花在純氧環(huán)境中快速燃燒,導致三名宇航員遇難,艙門也被燒化,工作人員在5分鐘后才打開了艙門。
在同時期,蘇聯(lián)宇航員邦達連科在純氧環(huán)境中,將擦拭儀表的酒精棉扔在電路板上,導致發(fā)生火災,邦達連科在事故中被燒**。
美國NASA也發(fā)現(xiàn)單質鋁在純氧的環(huán)境下會像紙一樣快速燃燒,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并且散發(fā)大量的熱,這證明低壓純氧艙是十分危險的。
空氣比例配比方案才是最合適的
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國外航空航天機構還采用過75%氧氣與25%濃度的氮氣混合,但是宇航員也不能長時間適應此氣體,無奈最終放棄。
第三階段,按照地球上的空氣成分和比例制作混合氣體,采用22%氧氣和78%的氮氣,這種配比方案一直沿用至今,艙內的壓力和氧氣濃度都和地表相接近,這也讓國際空間站中的宇航員能夠適應長時間的在軌工作。
國際空間站已經(jīng)運行十幾年,為什么氧氣還沒有被耗盡?
宇航員在空間站所需要的氧氣量是非常大的,只依靠貨運飛船運送儲備氧氣肯定不是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只能通過國際空間站上的儀器制造氧氣。
國際空間站如何制氧呢?通過電能,可以將水電解成氧氣和氫氣,而電能利用空間站外的光能板就可以解決,空間站內有多套電解水的設備。
一升水就可以電解出620升氧氣,一名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氣大約是550升。宇航員會收集呼出的二氧化碳,電解出的氫氣會在高壓高溫密封的薩巴杰反應器中與二氧化碳反應出甲烷和水,甲烷會被排出,而水又可以被循環(huán)利用。
空間站上水利用率非常高
所以只要空間站的水資源儲備足夠,氧氣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宇航員,空間站的水資源利用率也非常高,所有的廢水都會被回收利用。
這些廢水就包括宇航員的尿液、汗液和水蒸氣等,都會經(jīng)歷蒸餾、殺菌、過濾等過程,處理成能飲用的水。
另外國際空間站上還有許多備用氧氣儲備,國際空間站上配備了氧氣罐、氧氣瓶和固體制氧劑,這些都是宇航員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最后
人類早已經(jīng)習慣了在地球上的生活,所以在空間站上,科學家按照空氣仿制了空氣的配比,這樣才能夠使宇航員長時間地適應太空生活。
9天前,我國神舟13號載人航天飛船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成功徑向對接空間站。在2022年,我國空間站將完全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國空間站時代已經(jīng)到來,而國際空間站也即將退役,兩年后太空中將只有**空間站。
向我們的航天英雄致敬,期待神舟13號乘組平安、凱旋歸來。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必刪。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此次任務的成功,標志著**載人航天全面進入第三階段。這一步計劃是我國航天發(fā)展近30年來最核心的目標,即:建立一座“天宮”(天宮空間站),讓“天神”(宇航員)長期駐留運營。
距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18年后,我國成功發(fā)射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飛船的三名航天員也將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此次神舟飛船的主要任務是運載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開啟空間站運轉,開啟空間站長期有人照料情況下的在軌運行。還有四項主要任務,包括:
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艙在軌測試、再生生保系統(tǒng)驗證、機械臂測試與**作訓練,以及物資與廢棄物管理等。
開展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yè)。包括艙外服在軌轉移、組裝、測試,進行兩次出艙活動,開展艙外工具箱的組裝、全景**抬升和擴展泵組的安裝等工作。
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行空間應用任務實驗設備的組裝和測試,按程序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yī)學領域等實(試)驗,以及有關科普教育活動。
進行航天員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計劃開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體鍛煉,定期監(jiān)測、維持與評估自身健康狀態(tài)。
總體看,神舟十二號飛船,將實現(xiàn)五個首次!
1、首次實施載人飛船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2、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并與空間站徑向交會;
3、首次實現(xiàn)長期在軌???,并且長達3個月;
4、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回東風著陸場的能力;
5、首次具備天地結合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北京時間9月2日0時33分,經(jīng)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xié)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陳冬、劉洋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天地間周密協(xié)同、艙內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問天艙擴展泵組安裝、問天艙全景相機抬升、艙外自主應急返回驗證等任務,全過程順利圓滿,檢驗了航天員與小機械臂協(xié)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持設備的功能性能。
他們是帶了手機進入到空間站的,而且不僅帶了手機還帶了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和地面上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可以從央視的**報道和直播視頻里都可以看到,之前的神舟十二號飛船的三位宇航員就帶了手機,而且是人手一部,這次神舟十三號飛船的三位宇航員當然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宇航員手里拿的的手機
宇航員向我們展示的手機畫面
宇航員們帶手機是用來干什么呢?
其實他們使用的手機和我們平常使用的手機都是一樣的,用途也一樣,可以用來正常接打電話和上網(wǎng),還可以和地面進行網(wǎng)絡視頻。除了和地面工作人員溝通工作外,也可以在閑暇的時間和家人打電話和視頻聊天,非常的方便。同時,也可以利用手機播放視頻和音樂,進行娛樂活動,放松心情,為枯燥的太空生活增添一分樂趣。
而且,宇航員還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掃碼,沒錯,空間站里也是可以掃碼的。因為貨運飛船帶的貨品和包裹實在是太多了,達到5噸多的貨品,200多個的包裹。為了方便宇航員們能快速準確地找到想要的包裹,可以利用手機進行掃碼知道包裹所在的位置,以及包裹的具體信息等,既快捷又精確,可以節(jié)省宇航員寶貴的時間。另外,宇航員可以利用手機上的app來控制空間站的燈光照明,實現(xiàn)空間站的智能化。
那么,空間站里手機的信號從哪里來呢?
使用手機離不開網(wǎng)絡,空間站里的網(wǎng)絡和地面的網(wǎng)絡基本都一樣,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和地面幾乎沒有區(qū)別。航天員一進到空間站就陸續(xù)安裝各種設施設備,這其中就有WiFi,連接上空間站里的WiFi,宇航員們就可以使用手機開展正常的工作了??臻g站里的WiFi信號又是哪里來的呢,其實主要是來自同樣是在太空里的中繼衛(wèi)星,通過它就可以和地面實現(xiàn)不間斷的通信了。
所以,宇航員們是可以帶手機進入到空間站里的,而且和地面的沒有什么區(qū)別,手機也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的幫助和便利,可以說是宇航員在空間站工作和生活的一個好幫手了。
]]>